

“循声向阳”志愿队队员前往土家织锦创意园进行参观学习(张岂凡、施佳烨/摄)

“循声向阳”志愿队队员前往土家织锦创意园进行参观学习(张岂凡、施佳烨/摄)红网时刻新闻7月23日张家界讯(通讯员 戴畅 孟雨欣)近日,武汉文理学院循声向阳志愿服务队前往了湖南张家界织锦、砂石画非遗传统文化创意园进行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当队员们踏入土家织锦创意园,便被那绚丽多彩的西兰卡普所吸引。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一种独有的花铺盖,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,也是中国民间四大名锦之一。在展馆内,一面挂满西兰卡普发明专利证书的墙格外醒目,而一幅巨大的土家织锦壁画“武陵小康”,更是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,展现了土家族的文化底蕴和时代风貌。志愿者们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土家织锦的历史渊源、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。从原材料的选择到十二道主要工艺流程,采用“通经断纬,反面挖花”技艺织造而成的每一块织锦,都凝聚着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。大家纷纷表示“以前只觉得织锦漂亮,现在才知道它背后藏着这么多土家先辈的智慧和情感”。

志愿队前往军声砂石画文创园了解非遗艺术砂石画(张岂凡/摄)

志愿队前往军声砂石画文创园了解非遗艺术砂石画(张岂凡/摄)离开土家织锦创意园,队员们来到了军声砂石画文创园。与传统绘画不同,砂石画利用沙子、石头、植物粉墨、笋壳等天然材料粘合而成,以自然表达自然,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真实感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队员们参观了文创园的展厅,从张家界的奇峰异石到土家民族风情,每一幅画作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。讲解员详细介绍了砂石画的起源、发展历程以及制作工艺,让队员们对这一非遗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
志愿队在“土家之花”前合影留念(施佳烨/摄)此次研学活动,循声向阳志愿服务队收获满满。不仅了解学习了土家织锦和砂石画这两项非遗技艺,更深刻领悟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。非遗是民族的根脉,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精神。循声向阳志愿服务队将带着对非遗的热爱与敬意,努力学习和掌握非遗技艺,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相结合,为非遗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举报/反馈
利好优配-股票杠杆平台app-股票配资平台门户-配资炒股的注意事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